(相关资料图)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文化和旅游行业复苏势头强劲,多项数据同比暴增,并创下同期历史峰值。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,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.74亿人次,同比增长70.83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.09%;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.56亿元,同比增长128.90%,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.66%。 今年“五一”旅游市场,堪称量质齐升。正常年份,每个“五一”都是消费旺季,而今年“五一”之所以备受关注,除了其作为观察样本的“晴雨表”意义,更在于其由内而外展现出的活力、动能与丰富性。这个“五一”消费市场,很大程度上可谓全民参与、全产业受益、全方位覆盖。各式旅游业态与各种旅游模式彼此激发,一派供需两旺。旅游的内涵,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。从高端游、品质游,到跟团游、特种兵旅游;从酒店游、小众游、逆向游,到打卡游、民宿游、露营游……各得其乐,不一而足。 “五一”旅游消费市场的火爆,是全面性的而非结构性的。概而言之,就是“没有冷门地”。此等盛况,并非突如其来,而是整个一季度的缩影。事实上,今年以来,旅游市场热度一直保持高位,一方面“到处是人”,另一方面“热点不断”。得益于新的信息传播方式,旅游业超越了“天赋决定论”,一些传统上没什么旅游资源的城市,抓住一个“爆点”就可弯道超车、异军突起。此一逻辑,在这个“五一”达致巅峰。 从“靠天吃饭”到“凭本事挣钱”,旅游市场游戏规则的重构,让更多城市看到前所未有的机会。时至今日,关于“为什么去旅游”,有了越发多元的答案。近日媒体的一项问卷显示,“近四成游客表示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吃。”旅游的理由,变得细微、琐碎、个性化。而这,必然会推动游客群体的分流以及旅游消费的均沾。烹调好一种味道,装饰好一座民宿,打造好一处景观,也许就能吸引人来人往——这个“五一”,开启了城市治理者与行业经营者无尽的想象。 火爆“五一”收官,延续内需扩大态势,功在日常。就拓宽消费场景、提升消费体验、激活消费潜能而言,这个“五一”传递了信心,也指明了路径。